內容簡介
面對十二年國教,大免試時代,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?
關心教育的父母和師長,一定要知道的關鍵趨勢!
掌握教育變革羅盤,預備四大關鍵能力
裝備新思維、新價值、新方法,成功邁向新學習時代~
翻轉你的教育思維,一本集結世界教育重大趨勢與改革思潮,探究台灣教育現場困境並提出務實解方的專書,《親子天下》雜誌精華呈現創刊五年來所秉持的教育關懷與中心價值,透過「未來的學習」、「未來的學校」、與「未來的孩子」三大篇章,揭櫫究竟什麼才是最值得你關注的教育本質。
●未來的學習──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?
國內「學習力」大調查結果,提醒我們什麼?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「學習共同體」,為什麼值得同屬亞洲的台灣借鏡?除了教與學的改變,各國的評量方式正如何翻新?真正的學習風貌,應該是什麼樣子?透過「現況與反思」、「趨勢與對策」,體檢孩子從學習中逃走的原因,並探究新學習時代所應具備的變革思維。
●未來的學校──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!
收錄2013年獲得TED Prize Winner的英國新堡大學教授Sugata Mitra最觸動人心的演說「建立一所雲端的學校」,明白揭示了科技對未來世代、以及對當代學校體制的衝擊;並首度越洋採訪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.可汗,直擊美國數位教育現場,開拓國內數位教學現場新思維。本章除「教育的數位革命」篇章外,也以「擇校世代」角度,從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出發,探討國內另類教育,如華德福、自學體系發展,以及能帶給主流教育哪些啟示。
● 未來的孩子──你的孩子,究竟該學些什麼?
提出未來世代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:「動機與探索」、「閱讀思考力」、「自律學習力」與「扎根品格力」。透過國際大師專訪、學者專家訪問,以及多元的教育現場與家庭人物故事,提點每種關鍵能力的內涵、方法與教戰守則。
本書特色:
彙整教育現場重大議題與思潮,翻轉你的教育思維 :五年來關注國內教育現場與國際教育趨勢的《親子天下》,集結十二年國時代你更不容忽視的關鍵議題。從日本、上海、美國、英國,從亞洲到世界,探訪各國教育改革的關鍵字,幫助關心教育的讀者,一次掌握「新世紀的學習變革」。在乎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父母,本書提供完整易讀的全球視野,幫助家長做對選擇,採取更適性的教育決策。
越洋專訪各國教育大師,看見新時代的教育風景 :不僅獲2013年TED教育大獎得主、英國知名大學新堡教授蘇加塔.米托Sugata Mitra,熱情授權《親子天下》翻譯轉載獲獎演說全文;也收錄國內外教育大師包括: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.戴蒙(William Damon)、品格教育大師李寇納(Tom Lickona)、自律學習專家巴瑞.利莫曼(Barrry Zimmerman)……,專訪大師精華,翻轉你對孩子學習的僵固思維…
誰能從本書受益?
十二年國教浪潮下,希望了解國際教育趨勢與改革思潮的教師與家長
在紛擾片段的教育新聞之中,期待能抓到教養與教育核心價值的師長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 本書文字作者為《親子天下》編輯群,包括:
總編輯 何琦瑜
副總編輯 賓靜蓀
副總編輯 陳雅慧
以及李宜蓁、李岳霞、林韋萱、秦嘉彌、許芳菊、張益勤、張?文(以上按姓名筆劃排列)等資深記者與編輯團隊
全書照片拍攝:
攝影主編 楊煥世
資深攝影 黃建賓
《親子天下雜誌》於2008年創刊,為家有5~15歲小孩的家長、中小學相關的教育工作者,提供教育與教養的重要趨勢和實戰建議。創刊5年來,連續得到國內外大獎如金鼎獎、亞洲最佳雜誌SOPA等肯定。深入學校現場、放眼國外學習趨勢,探討發掘重要的教育議題,如「學習的革命」、「101個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」等主題,均引起極大迴響。 譯者介紹
目錄
當世界從工業時代邁向知識經濟時代,
當 Google 取代了記憶力,追求標準答案的學歷早已通貨膨脹,
當思考力與創造力的重要性,取代一致的順服與規矩,成為未來最關鍵的人才需求與價值……
我們怎麼還能用四十年前的教育系統,訓練孩子傳統的技能,讓他們為一個即將消逝的時代做準備?
翻轉教育:未來的學校.未來的學習.未來的孩子
推薦序
出版緣起 翻轉思維,給教育更寬廣的未來!
PartI 未來的學習: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
現況與反思
【教與學的改革,才是當務之急】
搶救「無動力世代」
誰把台灣少年考笨了
佐藤學:真正的教育,是所有人一起學習
侯文詠:教育,需要一場文化戰爭
趨勢與對策
【快樂學習的迷思】
掌握變革羅盤,邁向新學習時代
周育如:給對方法,沒有孩子學不會
保羅.寇拉:真正的學習
PartII 未來的學校: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
教育的數位革命
【滑世代的希望與難題】
雲端的學校,無所不在的學習
「滑世代」:最自由也最焦慮的時代
薩曼.可汗:翻轉教室,創造不怕丟臉的學習世界
KIPP學校:打造專屬上大學計畫
超酷歷史課:每個人都是蘇格拉底
超強滑鼠幫:連IT部門都驚艷
擇校世代
【期待更好的學校,更多的選擇】
擇校世代來臨
華德福:「慢學」的教育哲思
自學2.0,啟動庶民教改
PART III 未來的孩子:你的孩子,究竟該學些什麼?
動機與探索
【呵護孩子的嚮往】
六把鑰匙,開啟學習動機
威廉.戴蒙:有意義的目標,讓動機生生不息
凃峻清:心理有熱情,看什麼都好玩
探索,怎麼開始?
王希文:標準答案,是好學生的包袱!
林彥丞:哪個學生,不想考出好成績?
閱讀思考力
【從「閱讀」到「思考」】
安德亞斯.史萊克:21世紀所需的素養
PISA啟示錄:走錯方向的語文教育
上海小學,「活的語文課」震撼...
自序/導讀
編輯序
翻轉思維,給教育更寬廣的未來!
文/《親子天下》總編輯何琦瑜
二○○八年,全球金融風暴,百業蕭條。《親子天下》創刊,我和一群同樣熱血的夥伴們,想要為台灣的父母、教師、教育決策者,創建一個可以相互對話、學習、支援的平台。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,我看到其他父母們跟我一樣的焦慮:世界變化如此之快,我們要如何裝備自己、幫助孩子預備得以安身立命的未來?
這五年,發生了足以影響台灣一整個世代的決策:十二年國教,即將在民國一○三年正式啟動。曾經有一度,「十二年國教」彷彿是個見不得人的髒字,說出來就遭罵,不論你站在哪一種立場,都有另一方向你丟石頭。媒體裡充斥著各種對立和衝突,和有看沒有懂的「升學專業用語」:免試入學、會考、特招、超額比序……。
這五年,換了三個教育部長,社會的高度關注與價值對立,使得決策者們有時過分勇敢、有時過分膽怯,經常在各方利益的拉扯間,舉棋不定。《親子天下》當然也亦步亦趨的報導這整個歷程與變化。但隨著我的大兒子進入國中,成為十二年國教第二屆學生,眼前這些看似很佔版面的討論與對立,卻無助於我釐清現況、看清未來、作出適當的選擇。「除了責罵、擔心、不信任之外,作為媒體,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,幫助台灣順利渡過這場教育的改革?什麼樣的訊息和知識,能安定家長和孩子的心?幫助下個世代都成為受益者而非受害者?」我和夥伴們自問。
當所有人關注的眼光,都僅僅聚焦在「升學考試的方法」時,《親子天下》希望透過大規模的調查、採訪、研究,深入淺出的報導,「替公子們讀書」;把眼光放遠,視野拉大,幫助讀者們回應比「升學」更重要的提問:現在的困難是什麼?未來該往哪裡去?教育體系該如何轉變,才能培育出能創造未來的下一代?家庭和父母該在何處著力,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自我實現,擁有成功幸福的人生?
*三個難題,挑戰教育的未來
不管有沒有「十二年國教」,或近或遠的三個難題,都挑戰著教育的未來,逼迫著我們必須做出改變:
第一個難題:面對學歷通貨膨脹的「大免試時代」,我們必須重新思考「教育所為何來」?
過往升學考試和分數,是台灣基礎教育、學校和課室管理的核心目的與主要工具。隨著少子化的趨勢,不論有沒有「十二年國教」,全面免試入學都會逐漸成為現實。二○一三年的高中職錄取率已經九六.七%,大學指考錄取率九四.四%,都紛紛創下歷史新高,也快要逼近義務教育的中小學入學率了。舉個更實際的例子:作為全台灣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台北市,家長還在為超額比序一、兩分的比序項目是否公平等細節分分計較。其實,民國一○六年,也就是四年以後,台北市要進高中的學生數僅有約一萬六千人至一萬八千人,相當於台北市所有公立高中的招生名額人數。換句話說,如果沒有任何改變,台北市的孩子閉著眼睛都能進入公立高中。全面免試入學已經不是理想而是現實。私立學校必然要朝更菁英化,或是更特色化,才能避免倒閉的風潮。
這背後值得重視的訊息是,過往在家庭和學校裡,用來激勵孩子們「認真讀書、好好學習」的唯一理由:考出好成績、考上好學校,在未來學歷大貶值,少子化和免試入學的風潮下,將顯得益發虛無。除了分數和升學率之外,學校必須重新建構教育的目的。教師和家長,也必須重新理解,孩子為何而...
各界推薦/推薦序
柯華葳(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)
詹志禹(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)
薛春光(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)
吳福濱(全國家長協會連盟理事長)
老ㄙㄨ老師((獲兩屆Great Teach全國創意教學獎,台中縣大元國小教師))
知名部落客:水平面面、彭菊仙、小熊媽等
在《親子天下》, 看見 教育理想與努力方向
一群年輕人,他們有的是學前、學齡孩子的母親,有的或許不是,但都對台灣教育有信心,對台灣有盼望,是樂觀、有理想的一群人。
不同的是,他們也是媒體人。他們知道事情並不完美,但不以抱怨、哀嘆度日子,而是充分發揮媒體人的敏銳,不斷問「為什麼是這樣」,又進一步問「那能怎樣?有沒有解答?」「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?」這就是《親子天下》的編輯團隊。他們全然的熱情加上確實的執行力,嗅到問題,劍及履及,走遍天下找方法,到國內外找解方。
一路走來,《親子天下》引進了香港閱讀教育、佐藤學、上海語文教學,以及各種教育趨勢與改革,推介閱讀力、學習力、教學力,一再引導教育話題,帶出風氣。在《親子天下》,讀到教育理想與努力方向,讓親師知道:「做了,就有愛與盼望。」
五年來,《親子天下》做出了教育品牌,獲得讀者認同。希望總編輯與所有團隊,好好珍惜贏得的信任,穩穩再走好多個五年。
柯華葳〈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〉
未來的教育趨勢,盡在本書!
未來學習的特色包括主動、社群、終身……,
未來學校也許會消失,也可說無所不在……,
未來的孩子不只要適應未來,還要創造未來……,
這一切趨勢,這一本書將娓娓道來。
詹志禹(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)
翻轉思維,為現況找定位
翻閱每一期的親子天下,總會得到許多新穎觀念與自我省思。
願這本書能持續翻轉我們對教育的思維,為混亂的教育現況找到定位與解答。
老ㄙㄨ老師(兩屆Great Teach全國創意教學獎,台中縣大元國小教師)